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逐步建立和完善智庫研究與咨政服務機制,在推進科學民主決策、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當前智庫整體構成情況來看,高校新型智庫已經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主力軍,在服務黨政決策、引導社會輿論、提供社會服務和參與公共外交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質量智庫成果的生產和轉化既是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的第一目標,也是高校新型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和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根本出發點。當前,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在高質量研究成果產出、優秀智庫人才集聚、智庫運營管理水平等方面,與黨和政府的決策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在百舸爭流、奮勇爭先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重大機遇面前,高校要勇于改革、敢于創新,積極發揮人才資源和科學研究優勢,充分釋放智庫人才與成果評價的牽引力和驅動力,推動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管智庫和黨管人才原則 樹立正確的智庫人才觀與人才評價導向
黨的領導是高校新型智庫繁榮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證,是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則。黨管智庫,要求高校智庫在組織和建設方向上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和咨政研究上,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定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人民的政治立場。要重視高校新型智庫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引領作用,增強新型智庫建設和智庫研究中把握方向、把準大勢、服務全局的能力。例如,華南理工大學在新型智庫建設中高度重視黨建工作的政治引領作用,積極推動將黨支部建立在智庫團隊上的黨建創新實踐,將黨建深度融入智庫的咨政研究工作中,用高質量黨建來引領和保障智庫研究工作。
黨管人才是智庫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原則,要旗幟鮮明體現"中國特色"。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借鑒西方現代智庫人才培養方面的先進經驗,樹立正確的智庫人才觀和智庫評價導向。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善用善待智庫人才,要尊重和認可堅持黨的領導、具有堅實深厚的專業學術基礎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優秀智庫人才,及其在服務黨政決策、引導社會輿論、啟迪公眾思想等方面的學術貢獻。要將具有家國情懷、堅守社會責任、致力知識報國的智庫領軍人物和優秀人才納入各級各類人才評價體系。增強智庫研究人員的榮譽感和獲得感,吸引高水平的學術型研究人才轉向智庫研究,推動高校新型智庫高質量發展,產出高質量研究成果。
科學評價是智庫人才隊伍穩定發展的根本,要鼓勵高校人才向智庫轉型,充分調動智庫人才工作積極性,建立穩定的高校智庫人才隊伍。通過建立和完善智庫人才評價體系、智庫成果評價體系,引導部分專家學者向智庫人才轉型,將高校的科研優勢轉化為決策咨詢成果產出優勢。要給予智庫人才和理論研究人才同樣的重視和尊重,不斷拓展智庫人才的發展空間,吸引一批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關切的人才參與智庫研究。高校人才與成果評價體系要充分考慮智庫成果的特殊性,要加大權重引導高水平人才專職或者兼職從事智庫研究,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過硬的高校智庫人才隊伍。
遵循智庫建設與人才發展規律 建立智庫專業人才評價體系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隊伍建設是高校新型智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高校新型智庫要加強具備專業性、創新型、綜合性和運營型等特征的人才隊伍建設,健全智庫專業人才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智庫人才培養、流動和聚集機制,充分釋放高校新型智庫咨政服務能量。
創新智庫人才評價機制。高校要以打造專業、專職、專攻的新型智庫人才隊伍為目標,緊緊圍繞智庫人才的"選、用、育、留"工作,進一步創新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才的評價標準和體系,設立智庫研究人才專業職稱評審系列,加快高校專門智庫人才隊伍建設。同時,要充分利用高??蒲腥瞬诺膬瀯?,建立健全兼職智庫人才評價機制,建立智庫人才儲備機制,引導專家學者發揮建言獻策作用,并為智庫專門人才選拔做好準備。
創新智庫人才聘用機制。改革高校人才聘用機制,通過設置預聘制、長聘制和臨聘制等形式的科研崗位,引進與聘任一批智庫領軍人物和優秀研究團隊,推動高校新型智庫優秀人才集聚。一是充分運用預聘制、臨聘制形式建立智庫人才的考察、選拔機制,把好高校智庫人才的入口關,確保智庫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二是建立智庫人才長聘機制,以穩定的智庫人才隊伍克服智庫研究中追求短期效果的傾向,推動形成高校智庫的長期影響力。三是建立智庫人才的兼職聘用機制,從校內外聘用兼職研究人員增強研究力量、拓寬研究視野,不斷擴大高校智庫影響力。
創新高校智庫人才流動機制。一是打通高校智庫研究人才與學術研究型人才、應用型研究人才等各類人才的評價標準和評審程序,健全高校內部高水平人才在學院和智庫之間的流動與聘任機制。二是積極推動高校智庫與黨政決策部門之間人才流動機制,吸引高水平的實務專家進入高校智庫研究隊伍,選拔優秀的青年智庫人才進入黨政部門掛職鍛煉,從而實現黨政決策部門與高校智庫之間雙向有序的"人才轉換",優化高校智庫人才資源配置。
創新智庫運營管理人才評價機制。高校新型智庫與一般科研平臺的不同之處在于,智庫管理更多地采用運營的理念,為研究團隊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服務,推動智庫有組織、有針對性、及時、有效生產和轉化高質量成果。目前高校智庫建設急需具有一定智庫研究能力的專業運營管理和服務人才。要尊重現代智庫發展的規律和內在要求,勇于改革和創新高校智庫管理運營和服務人才評價機制,吸引具有專業基礎的研究人才轉向智庫運營管理和服務工作,推動高校新型智庫咨政服務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創新高校智庫成果評價體系和機制
以人民為中心是新時代高校新型智庫研究必須堅持的政治導向。要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智庫研究成果的價值導向,以更加科學、客觀和合理的智庫成果體系和認定標準,引導智庫開展更有現實針對性和有效性的對策研究,提高決策咨詢研究的質量、水平和影響力。
創新智庫成果分類分級體系。堅決破除"唯論文",將高質量智庫研究成果與高水平學術論文等效評價,對服務黨政部門重大決策的研究報告、咨政建議、立法草案和各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有重大影響的評論性、闡釋性媒體文章等,分類分級評定。綜合考慮智庫成果的特征和作用,可以將智庫成果分為研究報告類、咨政建議類、政府服務類、社會服務類、社會傳播類等不同類型,并根據不同類型成果的目標、應用價值等進行分別評定。同時,要建立不同類型成果的分級體系,根據社會影響力、決策貢獻度、服務單位滿意度等因素,將成果分為不同級別,體現智庫成果的不同價值。
創新智庫成果評價標準體系。規范智庫成果的類別和形式,以可量化為前提建立智庫成果的評價標準體系。充分考慮政策調研、論證評估以及直接參與政府決策等實踐環節的咨政建議等不同成果的特征,篩選科學的社會影響力評價指標、決策貢獻度評價指標、服務單位滿意度評價指標等,并加以組合運用到不同類型的智庫成果評價之中,盡快建立多元化的智庫成果評價標準體系,科學評定不同類型成果的貢獻。例如,對黨政決策部門實務專家的智庫實踐類成果認可,有利于吸引高水平的實務專家進入高校智庫,并充分發揮他們在調查研究、咨政服務方面的經驗和能力,也有利于鼓勵和支持高校智庫人員參與黨政決策部門實際工作。華南理工大學將參與地方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形式和成果納入評價指標內容,增強了專家學者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積極性和獲得感,智庫專家助力學校精準扶貧成效顯著,華南理工大學定點扶貧工作多次受教育部和國務院扶貧辦的肯定和表揚。
創新智庫成果評價機制。要堅持客觀指標在智庫成果評價中的基礎性地位,同時完善健全評價的機制和程序,充分發揮專家對成果評價的定性判斷,將客觀指標與主觀評價結合起來完成對智庫成果的科學評價。一是要健全智庫成果評價數據的收集、認定機制,適時開展成果的社會影響評價等工作。二是要建立智庫成果評價的專門機制、認定評審程序,以智庫學術委員會為基礎吸收相關實務部門專家組成智庫成果評定委員會,做好智庫成果最終評定工作,作為智庫考核和人才評價的基礎。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新時代,高校新型智庫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緊緊圍繞高質量智庫成果產出,創新智庫人才和成果評價體系,推動高水平智庫研究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高校新型智庫,以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ㄗ髡哒挛醮合等A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新時代我國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研究"首席專家、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工作委員會主任。原文刊載于2020年7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報》)